最新消息:德國慕尼黑大學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研發出一款新型鋰-硫電池,據說這款電池應用納米技術對鋰—硫電池技術進行重大改進,同進還使用碳納米微粒構成多孔電極,使其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強,使其電池達到最高性能,還有部分研究人員表示將有望替代目前的鋰離子電池。
這次的科研成果了電池行業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據了解,鋰—硫電池兩個電極由鋰電極和硫—碳電極構成,在兩個電極之間進行鋰離子交換。硫材料在這個係統中起重要作用,理想情況下每個硫原子可以接受兩個鋰離子,硫的重量輕,同時硫本身不導電,因此在充放電過程中電子不易遷移流失,是充電電池一種非常理想的儲能材料。
據研究人員介紹:此項研發成果的關鍵是將硫材料製成了表麵積盡可能大的能接受電子的電極材料,同時又將其與導電的基體材料對接,用碳納米微粒製成一種多孔結構的支架,這種碳納米微粒多孔結構具有十分獨特的表麵性能,其空隙率達到2.32立方厘米/克,比表麵積達到2445平方米/克,也即在一小塊方糖大小的材料中具有與10個網球場相當的表麵積,因此幾乎所有硫原子都有與鋰離子接觸並將鋰離子接受的可能。
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采用這種高端的技術,主要是將些硫原子又與具有導電性的碳材料緊密相連,因此分布在這種多孔碳納米微粒中的硫材料具有了優良的導電性能並且非常穩定,其儲存電能密度達到1200毫安克/克,並且循環充放電性能良好,這種電池在技術上麵占有很大的優勢,在未來不斷發展下,還有望取代目前市麵主流鋰電池產品。